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长长的民生清单,彰显政策力度,传递民生温度,在广东代表团中引发热烈反响。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内容高瞻远瞩又紧贴实际,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科学精准,部署工作系统全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谈民营经济发展
政策支持增强企业信心
报告强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工商联副主席(兼)、广东千色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表示,报告提到关于支持实体经济、鼓励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举措,让他倍感振奋。
黄达昌认为,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支持,也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他期待,这些政策能够早日落地实施,为众多民营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宽松有利的营商环境。他也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民营企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报告提到,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光电材料事业部技术部经理丁雪梅认为,企业相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更贴近市场需求,具有灵敏应对需求变化、高效整合创新资源等核心能力,这刚好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优势互补,由企业主导产学研项目,能够更好地提升产学研成果转化率,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谈技能提升
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制度
报告提到,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并强调“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
在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多年的丁雪梅深知企业对于产业技术工人求贤若渴,很多企业从研发到产线都面临人才断层的情况,急需技术型产业工人,“相信这些政策的落地定会帮助企业丰富人才梯队,更好地推动产业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技能竞赛与培训学院教师杨登辉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大量劳动力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像制造业里的高端设备操作与维护岗位,以及服务业里的专业养老护理、高端家政等岗位,人才缺口巨大。“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能精准对接这些岗位需求,让劳动者学到实用技能,实现人岗匹配。”杨登辉说。
报告还提到,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对此,杨登辉表示,这些措施非常接地气。在他看来,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十分关键。“以往,技能人才薪资与付出不成正比,职业发展受限,导致很多人不愿走技能成才之路。新制度下,多劳多得、技高多得、创新多得,能极大激发劳动者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也让技能人才更有职业成就感。”
谈人工智能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尤其是DeepSeek在全球爆火后,人工智能技术备受关注。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对此,深耕装备制造研发领域2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鼎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李政表示:“这既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像我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大省,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据统计,广东全省有超15.5万家机器人产业相关的企业,应用场景覆盖200多个细分领域,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超四成,产业规模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李政认为,广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政策机遇,以创新为驱动,优化产业生态,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全国人大代表、人工智能专家崔岩看来,人工智能可以重塑一些行业,“它可以沉淀到每个行业里面,去改变这个行业,带给这个行业一个新的面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工智能的受益者。”
今年是崔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三年,他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文物修复、数字化展示、公共安全维护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成果。崔岩表示,自己将继续将技术基因注入履职实践,用算法模型提升司法效率。今年,他向大会提交了4份跨领域建议,探寻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发展的创新之路。
谈民生保障
让老百生生活更有盼头
教育、医疗、住房、乡村振兴……报告中的民生热词,也是代表们关注的重点。
“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更有盼头。”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金平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副主任张赟说道。
张赟还特别关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他所在的建筑行业的内容。他看来,报告中提到的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基层工作明确了方向。他深感责任重大,并表示将严格按照新的标准规范,为居民打造更加宜居的家园。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河源市东源县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丽梅对报告中提到的“三农”工作和乡村全面振兴,感到备受鼓舞。她表示,将把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利好政策宣传到人民群众中,带领团队联农带农,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同时,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也将促进非遗项目融入乡村振兴,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河源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大力量。
谈消费提振
多渠道增收减负是关键
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从促进居民增收、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消费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系统部署。
全国人大代表、汕头超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工艺高级工程师黄贵松认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凸显了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特别注意到,报告中将大力提振消费放在了今年工作任务的首位,这体现了政府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决心和重视。
黄贵松认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是推动消费增长的关键。他期望政策的逐步落实能够让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从而增强广大职工和劳动者的消费信心。他认为,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举措。
同时,黄贵松也注意到报告中提到的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的内容。他认为,汕头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独特的美食文化和旅游资源,应该趁势而为,打造好文旅美食品牌,优化城市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用汕头之美助力消费潜力的释放。
作为一名来自工艺美术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潮州市许泽荣窑变艺术馆馆长许泽荣对报告中有关文化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印象深刻。
“报告着重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文化产业繁荣,这为我们工艺美术从业者注入动力,指明方向。”许泽荣表示,目前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仍存挑战,比如,传统工艺人才断层、产业规模小、创新不足,难以契合现代市场需求等。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让他坚信,未来工艺美术行业在政策、资源上会迎来新机遇。他将借此深入挖掘工艺文化内涵,融合现代审美与科技,推动工艺美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