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
成立100周年
100年来
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全国总工会微信公众号
推出
“工运城市接力迎百年”
线上宣传展示活动
上一站走过人民之城
上海
来到第二站
广州
广州是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
第一、二、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
中华全国总工会在这里诞生
珠江南岸
解放桥下
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西路230号
这里是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中国工人阶级
第一次全国性盛会的举行地
沿台阶步入这幢四层白色的
西式混凝土建筑
100多年前的故事
徐徐展开
1922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名义发起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此召开,来自全国12个城市的173名工会代表在这里聚首,发出了“全世界劳动者和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的时代强音。
“一劳大”为何选择在广州举行?
1922年春,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形势,准备在上海同时召开“团一大”和“一劳大”。
考虑到当时广州的工人数量较大,工会组织发展迅速,中共广东支部活动活跃,加上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广州社会政治环境比较清明。最终,中共中央决定,“一劳大”在广州举行。
大会地点选在广州后,在确定具体开会地点时又犯了难。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希望借广东机器工会会所礼堂作为会场。共产党人曾在这里开办工人补习学校,熟悉里面的情况。加之,该礼堂“庞大而坚固”,可“作大会议堂之用”,是开会最适合的地方。但是,时任广东机器工会负责人黄焕庭意欲拒之,于是委托马超俊请示孙中山。孙中山认为:“此项发起宗旨尚属正当,虽非本党主持,亦宜予以赞助,以免示襟怀之不广。”在孙中山的支持下,“一劳大”得以在广东机器工会会所礼堂顺利举行。
1922年5月6日上午,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的这场盛会,胜利闭幕。大会通过了《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等10项决议案。大会还发表了《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言》。
“一劳大”召开后,广东机器工会会所幸运地躲过一次次战火,历经百年风雨,在滨江西路上顽强地屹立。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机器工会会所被政府接管,并移交广州市总工会,20世纪60年代成为广州业余大学办学所在地。
由于时间久远以及记载不详等原因,“一劳大”旧址的具体方位成了几十年的待解之谜。直到广州第三次文物普查,广东机器工会会所被文物普查小组发现,历经3年考证,它的真正身份在2006年广州第四次文物普查中才被揭开。
为加大力度挖掘和保护好“一劳大”旧址的红色工运资源,2021年至2022年间,广州市总工会按照“修旧如旧”“减轻负重”“功能聚焦”的原则,组织开展旧址整体修缮及展陈改造提升工作,努力打造标志性、示范性的中国工人运动红色文化阵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基层党组织活动基地。
2022年6月27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经过整体修缮和展陈改造提升,重新对外开放,如今已成为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等。
沿着珠江向东
拐入绿树成荫的越秀南路
一幢黄色的建筑
格外显眼
这里是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决议案,为即将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思想和政治上做了准备。
1925年5月1日,在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一群工人代表聚集在一处简朴的会场内,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与希望。这是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会议现场,大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撤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全国的工会组织。大会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使中国工会第一次有了正式章程。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原为惠州会馆,建于清末民初,这里是全总机关第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旧址前院有两座纪念碑,北侧一座是“廖仲恺先生牺牲处纪念碑”,南侧一座是纪念大革命时期在工农运动中牺牲烈士的“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
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的旧址。
纪念馆陈列着209件套文物,其中镇馆之宝之一,是国家二级文物——中华全国总工会首个机关刊物《工人之路》第一期。林伟民在发刊辞中,称其为“工人的喉舌机关”“工人的头脑机关”。
201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提升改造正式启动,以“小空间、精策展”为理念,将两层空间划分为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两个展区,通过新内容、新形式、新工艺、新科技,打造全新的展陈空间,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及其在广州领导开展工人运动的历史。
走进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每步入一个展区,主题场景随之变换,参观情绪相应调整,营造出强烈的观展节奏。观众驻足观看衣物、饭券、车票等文物展品的同时,可通过触控联动平台,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展示融入工人夜校的课堂陈设中,构成多元素叠加的立体叙事空间。观众静坐课堂,仿佛置身历史现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人夜校的历史氛围。新科技与视觉技术的应用,大大丰富了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2021年1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产业工人来到这里,在复原的会议室场景前驻足,感受着百年前工运先辈们的初心与力量。
从广州地铁6号线团一大广场站出来
一栋“红楼”映入眼帘
这就是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南东园横路3号的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始建于清末,是当时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花园别墅,占地2.5万平方米。后来在1984年进行了重建,现在是为纪念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而设立的展览馆。
五卅惨案后,为支援上海工人斗争、打击英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925年6月到192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省港大罢工。这场罢工持续长达16个月之久,参与人数超25万人,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
《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第一百次纪念册》(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罢工工人凭证(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改造提升项目于2020年8月启动,依照文物修缮“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有建筑、陈设等进行了全面升级,对东园门楼、红楼、荷花池等进行修缮保养,对室外园林及周边环境进行重新设计,适当增加新元素,如工运丰碑、宣誓平台等,完善教育功能,丰富整体内涵,还对红楼内的展陈重新规划布置,丰富形式,营造良好的观展环境,以适应新时代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参观需求。
改造升级后的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则打破原有展览线性的参观路线,重新规划展厅空间。陈列展览主要从“工人运动 开启新篇”“省港罢工 震惊中外”“省港工运 历史丰碑”三个部分系统介绍了省港大罢工的历史。在展示形式上,注重不同类型文物的展示设计和分配组合,达到“透物见史、以物见人”的展示效果。
展览还设置了5个重点多媒体展项,可以直观了解当年省港罢工委员会的组织运作情况。
近年来,广州市总工会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为起点,串联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等红色工运史迹,打造了全国首条水上“红色工运之旅”主题航线。
主题客轮。图片来源:南方新闻网
如今,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等,越来越多承载着厚重工运史的场所,成为职工提素的“网红场地”。中国工运的南粤星火,正接续传承,生生不息。
2025年的珠江水,依旧在南粤大地奔涌不息。百年前的工运星火,早已在这片热土上燃成燎原之势——当目光掠过广州的街巷,那些承载着中国工人运动风雷记忆的地标,正以时光为笔,在新时代续写着 “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壮丽诗篇。
珠江水浩浩荡荡
奔流不息
百年工运大潮
波澜壮阔
一往无前